近期,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悄然兴起:国货不仅在本土市场深受欢迎,更在海外市场上大放异彩。以江苏南京某企业研发的凉感面料防晒服为例,仅凭这一小小单品,该企业便已成功出货20余万件,今年以来的“清凉”类产品出口额更是高达5.2亿元。这不仅是国际大市场的一个缩影,更是中国制造、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强影响力的生动写照。
在巴黎奥运会上,众多中国产品同样备受瞩目。从会变色的乒乓球彩虹球台,到内置智能芯片的柔道垫,再到流线型设计、最薄处仅0.02毫米的帆板水翼……这些奥运产品不仅令人自豪,更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制造持续走红原因的深入思考,以及这一趋势带给我们的启示。
回望过去,国内消费者曾热衷于抢购国外电饭煲、马桶盖等商品,“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”也深刻揭示了贴牌代工、“三来一补”模式的微薄利润。对此,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若始终在产业链低端打拼,无法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和销售环节迈进,企业将难以找到根本出路。因此,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,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攀升,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。
在商业领域,“好产品自己会说话”与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两句话广为流传。前者强调了质量的重要性,后者则凸显了品牌的价值。质量和品牌,正是企业向“微笑曲线”两端攀升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因素。
无论市场如何变迁,高品质的商品始终是消费者的首选。如今,中国家电行业通过品牌升级和品质提升,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喜爱,更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。这些家电产品凭借过硬的质量、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特点,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消费者的目光。今年前7个月,中国家电出口额同比增长18.1%,高出全国出口整体增速11.4个百分点。这充分证明,品牌是质量的体现,而质量则是品牌的根基。
好品牌的塑造离不开激烈的市场竞争,而竞争的核心在于创新。以保温杯为例,浙江永康的一家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、拓展应用材质以及新增多种功能等创新举措,成功打造了新的增长点,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杯壶销售额冠军。这充分说明,只有不断创新,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、抢占先机。
如今,中国制造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,正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机遇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,并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这是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、更宽领域的重要指引。让我们勇于创新、奋力拼搏、力争一流,共同书写中国制造、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的辉煌篇章。